海边城市为什么频频发生干旱?提到干旱,人们很容易想到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撒哈拉沙漠。可是,撒哈拉沙漠还不算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
“世界干极”的桂冠属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这里的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在1570年到1971年这长达400年的时间里几乎滴水未降。
从卫星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极端干旱的地方,其实濒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一般来说,海洋可以为陆地带来丰沛的水蒸气和降水,这里为什么会如此干旱呢?
这匪夷所思的情况,与下沉气流、东南信风和秘鲁寒流三者的共同“合作”有关。
秘鲁寒流是导致智利北部、秘鲁沿海地区和厄瓜多尔南部干旱的重要原因。图源:Dr. Michael Pidwirny/Wikipedia
截至11月15日,中央气象台已连发90天气象干旱预警,南方大部地区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特旱面积达到50.3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是不折不扣的江南鱼米之乡,又是标准的沿海城市,怎么着也和缺水、连居民用水都告急沾不上边。
据温州市气象局数据,温州全市7月以来降水稀少,各县(市、区)均偏少6-8成。浙江省气候中心卫星遥感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温州市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特旱”等级。
据台州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台州主汛期7—9月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偏少54.2%。目前,台州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等县市继续维持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最重要的原因是降水量明显偏少。从全国范围来看,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绍,今年夏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的大陆高压相结合,导致在我国上空形成大范围的暖高压带,在其影响之下,水汽向我国输送的渠道被阻断,导致降水明显偏少。
以浙江为例,今年就迎来了有气象纪录以来最热的夏天。据国家级气象站统计,浙江今年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累计达3969站次,较常年多2196站次,为历史最多。
另一方面,台风未能对浙江形成有效降水。截至目前,今年共诞生22个台风,其中影响浙江的仅“轩岚诺”和“梅花”,少于往年平均的2.9个。由于路线问题,两个台风都在温州近海北上,未能给浙江带来有效降水。而其余台风多为西进或者北上后直接东移,不仅没能给浙江各地带来降水,反而将水汽吸走,导致降水进一步减少。
降水量的减少能直观体现在数据上。9月下半月至10月,浙江全省平均降水仅32毫米,只有常年的两成,秋季的持续少雨,使浙北旱情再度露头,浙中南旱情持续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夏秋连旱。
按照当地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通告,乐清市的桑拿、公共浴室、游泳池、洗车等服务行业被暂停供水,酒店、电镀企业、建筑公司等耗水量大的企业被限制供水,自来水不能用于园林绿化和道路卫生,禁止私自从水库取水。
公开资料显示,乐清市主要的城乡供水水源为楠溪江,乐清市日供水量约30万吨,其中楠溪江引供水20万吨/日,自有水资源供水10万吨/日。因持续干旱,楠溪江水位急剧下降,9月28日停止向乐清市供水。
乐清市相邻的永嘉县情况也不乐观。据当地气象部门统计,7月1日至9月28日,永嘉县平均降雨量仅215毫米,较常年同期雨量偏少77.8%。10月25日,永嘉县启动城镇供水突发事件Ⅲ级应急预警。
当地对全县的大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进行了控制,并实施局部降压供水、限时限量供水等措施。
作为台州主城区及温岭、玉环等市主要供水水源的长潭水库,因持续少雨水位明显下降,11日15日8时的水位26.65m,为2004年来最低,且每天还在下降2~3厘米。
11月9日,台州三门县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发布通告显示,10月以来,三门县累计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少77.5%,决定从11月11日起对三门县沿海工业城区域实行限时供水。
旱情何时才算尽头?根据国家和省气候中心预测,预计今年冬季平均气温,浙江全省大部正常略偏高(偏高1℃以内)。目前,全球处于“三峰”拉尼娜事件,我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特征,也就是说,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发展,浙江发生“夏旱连秋旱”可能性很大。
值得庆幸的是,11月16日起,一条横贯整个南方、覆盖大半个长江流域的“水汽天路”,给旱区带来了一场期盼已久的解渴雨。
此次降雨过程将给南方地区增加水资源约750亿吨,江南北部和东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象干旱将明显缓解,中度以上干旱影响范围将较前期减少约40万平方公里,重特旱区域明显缩小,但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仍将持续中度以上气象干旱。
2021年年初,浙江经历过一波较为严重的旱情,全省降水偏少八成,约80%的陆域面积遭受干旱影响,宁波、台州和温州等多地供水紧张。当时,浙江全省启动了备用水源、建立临时泵站、投运海水淡化工程、水厂应急修复、跨区域联合调度用水等多种应对办法。“这些措施用于应对一般旱情,甚至中等旱情都没问题。但一旦遇到像今年这种特大干旱,效果就很有限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水利专家说。
海水淡化已成为沿海城市应对缺水的主要方法之一。截至2018年末,中国已建成142座海水淡化工程项目,日产淡化水约120万立方米。2022年7月,发表在《水利经济》上的一篇研究指出,国内大部分海水淡化项目分布在天津、山东和河北等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北部沿海省市,通常为电力和钢铁等高耗水行业供水。民用淡化水项目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等地。
但想要实现高效的海水淡化并非易事,目前还存在入网困难、技术滞后、激励政策不匹配等问题。浙江省是国内海水淡化主要省份,2020年12月底开始,浙江舟山建成的30个海水淡化项目满负荷生产,目前淡水日产量达到32.6万吨。不过,由于输运管道较长,部分地势高、路途远的地区供水还存在困难。
在温州乐清市第三中学,宿管员老师正在对学生宿舍的水表进行检查登记,今年学校的每间学生宿舍都安装了两个智能水表,一个显示热水出水量,一个显示冷水出水量,哪间宿舍用水量异常或漏水能立即发现。蹲便池也进行了改造升级,如今的水箱出水量比以前能节省一半用水。
在温州瑞安市江南污水处理厂,洒水车正在这里取中水代替自来水,用于路面洒水作业。中水就是再生水,是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中水不能饮用,但可使用于绿化、保洁等生产、生活中。据悉,目前江南污水处理厂一天日产中水4万吨,主要供应对象为周边印染园区的印染企业、水泥厂、垃圾焚烧厂。
来源:中新网浙江分网(筹),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浙江新闻客户端、三门县融媒体中心、温州瑞安融媒体中心、天台县传媒中心、乐清发布、永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