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可乐在线娱乐平台,本期人物走进前四维卫浴董事长、前成霖卫厨、美林卫浴总经理、卫浴行业一代宗师陈宗云,一起来听一听他讲述重庆家居行业的江湖风云,以及过去那段峥嵘岁月的精彩往事。
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我们国家有了第一个完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七五”计划,于1983年由国务院着手组织起草,1986年3月,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就是这个计划决定由国资投入1.4个亿,在重庆布点一家陶瓷企业,计划排产36万件卫生陶瓷和200万平方米墙地砖。从此,开启了重庆卫生陶瓷产业的篇章,也孕育了后来名震四方的四川陶瓷厂,即全国首家卫浴类上市公司四维卫浴(四维卫浴原为四川陶瓷厂的产品品牌名,上市时厂名更名为品牌名)。
这段故事背后的操盘手就是被卫浴界尊为一代宗师的陈宗云。本着纂刻历史,让历史变力量的初心,《重庆家居30年》大型系列访谈组走进已经75岁高龄的陈宗云老先生,准备展开一场深度对话。
“重庆,其实是不适合做传统意义上的卫生瓷器,历史上重庆乃至西南云贵川、西北都没有过卫生瓷器生产的先例,很多人认为,四川陶瓷厂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建设的一个错误的厂。“陈宗云老先生开门见山,惊人一语,刺破了对话的严肃场面,我们的访谈改变成了聊天模式。
没有经验、没有人、没有原料、没有钱,是陈老回顾四川陶瓷厂艰难创业初期的几个关键词,也是他操盘全程一一攻克的堡垒。
首先是原料,当时整个西南的陶瓷原料很局限,这个区域的高黏土铁和钛含量太高,导致烧制品颜色很深,根本造不出很白的瓷胚。筹备小组当初为了落实项目计划证明重庆原料的可行性,好不容易在北碚找到了一些可能合适的泥土标本,直接送去德国化验,但实际上标本区域并没有大规模开采的条件,况且预测该区域可用原料总量也很小。
但陈宗云就是不信邪了,他的口头禅是“所谓的无条件都是借口。”这个难题终究没有难倒那辈创业者们,从学校硅酸盐专业出来到成为工程师,陈宗云专业推断,陶瓷的发展不是这么简单的。
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革,对本土原料进行了多元化的调配,让重庆造的卫生陶瓷在胚体符合国家要求的情况下,做到了胚体不白成品白的体感效果。消费者体验到的整个陶瓷坐便器观感上是非常舒适的,曾经一度四川陶瓷厂的坐便器白度达到全国最高水平。
相较于原材料的困难,“更大的困难其实是没有市场。”陈宗云回忆,与四川陶瓷厂同步引进的一些其他陶瓷工厂,很多是一建成就停产了,四川陶瓷厂差点也遭遇这样的命运。
四川陶瓷厂80年代末开始建设,92年投产,由于规划的定位很高,所以一开始就直接从德国引进了窑炉和立式浇注线,尤其立式浇注线被国内很多企业引进但都没有用好,成了摆设。而陈宗云团队以技术控的脾气,加之工厂人的勤奋,全厂设备半年内全部启用投产,四川陶瓷厂从产品质量和产能都快速跃升起来。
但他们没曾想到的是,很快就遭遇了市场端的尴尬。上世纪90年代初,大部分城市居民还住在筒子楼,一层楼一个公共厕所是常态,当时谁家有马桶那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中国抽水马桶当时的普及率不到2%,四川陶瓷厂全套德国窑炉和模具带来的大产能根本没有消化去处,非常尴尬。
陈宗云和团队因地制宜,当机立断,以适应国内当时市场最刚需的蹲便器为主产品线,同时在全国同行都以平铺烧制的做法下,迅速攻克技术难题,成为国内首家立式烧制蹲便器的工厂。同时,还破天荒的要求德国技术方对窑炉的进行改良,将100多度的窑尾余热直接引至干燥车间,不仅使燃料的热量得以充分利用,还直接减少了干燥车间的锅炉设备及费用。当时引进的德国窑炉设备本身热耗就很低,四川陶瓷厂的热窑采用明烟,烧制一公斤陶瓷的热量只需要2000大卡,同期其他业内工厂热耗至少去到3000-5000大卡,而且当时重庆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天然气优势,仅几毛一个立方。
90年代中期,随着生活品质的快速提升,为了适应坐便器需求的增加,四维引进了一款德国坐便器模具,对水箱实行了本土化改造,把挂墙的水箱改为堆坐在马桶上的方式,彻底适应了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改变了马桶形态,也打开了四维利润性产品的新局面。
设备先进、技术创新、余热利用、产品改良,一阵猛虎操作后,四川陶瓷厂的蹲便器成本控制成为当时全国最牛的;陶瓷品质也成为国际买家比对筛选的参考标的;即使在唐山、佛山等蜚声国内的大产区强势压力下,也没有能阻挡重庆江津这个偏远小镇上的四川陶瓷厂成为当时全国成长最快的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佛山钻石牌卫生陶瓷在老百姓心目中如雷贯耳,陈宗云思考良久給四川陶瓷厂的卫生陶瓷产品起了一个大气磅礴的品牌名字——四维卫浴,即便如此,也没有改变历史成见。自古,四川给人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以至于人们甚至不愿意相信四川重庆江津的一个小镇里能做出好的陶瓷产品。还记得那段岁月,陈宗云和团队人货同车,带着四维的马桶蹲便器四处推销,但很多时候说明书递上去人家都不愿意多看一眼,更别说看实物了。四维早期的渠道建设陷入极度困惑,直到陈宗云的二弟陈宗渝以重庆地区经销商的身份出现,他通过一系列化腐朽为神奇的操作,3年时间不仅让自己成为重庆马桶大王,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四维的渠道运营。
几乎是一夜之间市场发生了逆转,川渝地区的经销商突然意识到四川陶瓷厂的成本优势、品质优势、物流优势远远盖过北方和南方的货,四川陶瓷厂的四维牌蹲便器竟然变成了抢手货,同等价位的四维产品供不应求。还记得一位小名叫豹子的泸州老板直接来到距离重庆市区开车6小时车程的江津油溪镇,从厂里拉走了满满一车蹲便器,把作为厂长的陈宗云激动得一塌糊涂。
如果说蹲便器的市场爆发让四维品牌打响了第一战,那么改良马桶以及水箱等配套问题的解决则是四维市场开挂的最大内因。
随着国内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马桶的普及一直在迅猛推进,但是马桶的质量却并不稳定,尤其突出的是漏水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甚至有国家一级部长公开指出中国马桶发展的漏水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制约这个产业的前途。陈宗云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到,当时生产马桶的是陶瓷企业,卖马桶的是日杂店铺,而日杂店主是分别向陶瓷厂批发陶瓷马桶桶身,向配件厂批发马桶盖和抽水箱的塑料配件,然后组装起来整体卖给消费者。日杂店首先是选配件不专业,其次是组装过程无法确保质量,但最终用户拿回家使用出现漏水等问题却是又直接投诉陶瓷厂。
陶瓷马桶企业不产塑料配件在当时来讲是天经地义的,而经销商不希望陶瓷厂提供含配件的产品在于,他们认为陶瓷厂存在赚配件差价的问题。但敏锐的陈宗云当时就意识到,陶瓷厂不生产也不组装配件,是漏水矛盾的根本,也是制约自身发展的隐患。于是,四川陶瓷厂当时又一次开了全国卫浴行业的先河,成了卫生陶瓷界第一家开办配套厂的工厂,自己生产配件、自己组装一体化马桶,供销整体马桶,率先向消费者承诺保证不漏水,这个有关配套的举动,事后来看,是四维成为影响大江南北的驰名品牌的关键一步。
在完成陶瓷和配套合体后,四维卫浴开启了销售渠道的升级。早前在日杂店里,蹲便器和马桶都是像摆地摊一样挨个挨个堆放,并且各种工厂的各个品牌的货混乱摆放,日杂店老板以个体户身份去陶瓷厂批发,厂里是谁给钱就给谁发货,市场一片混乱无序。
但陈宗云认为,经销商是品牌衍生的一个推手,消费者认的不是生产能力,消费者是与经销商打交道,工厂必须与经销商建立荣辱与共的关系,才能做好市场,服务好消费者。为此,四维又率先在全国推出了专卖店经销模式,并限制专卖店的卫生陶瓷类产品,只能陈列销售四维的产品。当时四维形成固定经销商队伍的做法,在全国都很具备引领性。
在质量、成本、品牌等优势多重并举的情况下,短短几年时间,四维的市场销售业绩开始一路飙升,利润也还可观,但四维却一直很穷。甚至谁都不曾想到,当初四维作为中国首家卫浴上市公司的初心是为了还债。“四维的高负债率,源于它的诞生基因,一切都源于错误的时间、错误的人和错误的地方。“陈宗云连用了3个错误来描述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中国瓷都,北有唐山,南有佛山,中间有山东淄博沿线地带。上述已经讲到,西南区理论上不适合做传统意义的陶瓷产业,西南区压根儿就没有做瓷的历史。”这也几乎是向四川陶瓷厂筹备组宣告了西南没有陶瓷方面人才储备和配套资源的现实。
而另一方面,四川陶瓷厂的诞生基于国家布点计划,由国资投入,市建材局直管,统产统销,世人都以为这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企业,实际四川陶瓷厂的诞生困难重重。布点计划里说好要投资1.4亿,实际到账资金不到900万,其余运营资金全靠贷款,最顶峰时期四川陶瓷厂负债率高达90%以上,在贷款还需要跑指标的年代,四川陶瓷厂虽然拿着指标但却经常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初创期的四川陶瓷厂是一家负累极重的工厂,它其实并非全新而建,而是以位于重庆江津油溪镇里,市建材局旗下的国营第五建材厂改组而来,建材厂当时已经有近600个退休职工,在职职工也近600人,但厂里效益一直很差。
新厂规划投产后原有在岗职工全员转入,换句话讲,四川陶瓷厂从建厂伊始,就面临着一半人实际工作却要发两倍人的工资,同时一旦有利润到账就要首先偿还过亿贷款的利息。直到1995年,四川陶瓷厂第一次出现了缺钱发工资的情况,这让一向很看重员工收入的陈宗云意识到问题严重性,自那之后,他痛定思痛,决定募集资金摆脱银行贷款。而这时,他非正式的接触到一些上市融资的资讯,稀里糊涂以为,上市了就可以凭借企业的信用和故事拿到大笔股票资金,还梦想着用上市融资资金去还掉银行贷款,自己就可以带领企业轻松上阵,大力开拓。于是在1997年一次接待国家经委主任郭树言的时候,当时刚到不惑之年的陈宗云向领导大胆汇报了想上市的想法,此后又经过厂办公大会确认,于1997年启动IPO,1999年就获批上市了。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四维成为重庆当时仅有的几家上市公司之一,也是全国卫浴行业第一家国内上市公司。
谈及四维上市得益于什么?“还是基于技术革新下过硬的产品力。”事隔20余年陈宗云回忆起恍若昨日。
在我国体制转折时期,好些行业的国营厂投产即停产,而四川陶瓷厂从重庆江津油溪镇一路披荆斩棘而来,四维卫浴却名震四方甚至冲出国门。顶峰时期的2003年前后,四维卫浴仅重庆市场年销售业绩就去到3000多万,而出口贸易方面同期也达到4000多万美金的峰值。
但四维卫浴很快就患上了上市综合征,1999年那会儿上市公司还很少,当时就是个稀有资源,全国也没有多少家。四维上市后,其他性质的股东就进来了,公司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来说,国企上市后,职工们认为自己是上市公司的身份,自然是要牛气一些的。遥记当年,还是砖瓦厂的年代,时常发不出工资,而旁边的罐头厂能发工资,罐头厂的职工能买得起鸡蛋,而砖瓦厂只能眼红受气。上市后,场面逆转,全体都膨胀了,觉得了不起了,以前销售部人员外出,招待所就很好了,从江津油溪镇到重庆市区能有防空洞宾馆住住就不错了,即便厂长出差住住招待所就很满足了,但是上市后,觉得住三星级酒店都嫌弃差了,员工们还嚷嚷着要给老板配置奔驰宝马,以彰显上市公司高管的身份。作为技术员出生的陈宗云对这些花俏的东西有着先天排斥、反感,他认为再怎么上市,做马桶的,就是做泥巴的,就该老老实实做好马桶。
然而还有更猛烈的冲击在于,90年代上市浪潮开始,整个大环境集体看向资本金融,投融资。“认为一等企业钱赚钱,要做投资,要搞资本运作,要搞高科技,排斥制造业,认为制造业是没有前途的,是赚取蝇头小利的,当时我们全社会出现了一股务虚的风气。”四维被裹挟其中,拿了股民们的钱之后,虽也实实在在扩建了自有生产线,产能翻了一翻;但也收购了一个将要倒闭的,曾用意大利政府贷款开办的龙头厂,其根本生产不出产品,也卖不出去,四维的收购算是解决了当时重庆市经委一个老大难的包袱;另外,四维还收购了湖南的一家陶瓷厂,因为它也是德国杜拉维特一个窑型的厂,虽然其投产即破产,但四维买下来,从制造布局和产能方面看还是锦上添花的,至于其他方面的价值,未见大的亮点。
陈宗云把上述动作称之为上市综合症。在一系列收购整合的过程中,四维开始引进各种类型的战略投资者。纯金融投资者们在大环境催化和感染下,追求资本运作的热情高涨,对制造业的轻视日渐加重,陈宗云自觉很不适应当时社会的这股激进需求。2004年末,在那股纷繁复杂的浪潮中,陈宗云绝然的离开了他一手打造起来的四维卫浴。虽然那段故事尘封已久,至今陈宗云还逢人便提醒卫浴后生们谨慎上市“卫浴这个品类其实可能不需要那么多资金,制造实业企业上市未必是最好的方案”。而四维卫浴历经数轮资本运作,目前其品牌已经与上市公司脱钩,过去的光环渐退,回归了制造业的本身,但也错失了一波大发展的机遇,甚为遗憾。
重庆家居30年回望,在陈宗云的带领下,倔强的重庆家居人硬是改写了中国西部不产瓷的历史;为中国卫浴行业贡献了四川陶瓷厂的技术沉淀以及四维卫浴的品牌经验,四维卫浴为重庆打下了一个可能成就百亿乃至千亿卫生陶瓷产区的基础。我们知道截止目前,已经有惠达、东鹏、帝王三大卫浴上市公司来重庆投资建厂,他们看重的,必然有四维以前留下的产业基础。
四维更大的贡献或许要数培育的一批卫生陶瓷人才,例如如今在杜拉维特的袁明鑫,新康丽家的……他们懂卫生陶瓷,能干卫生陶瓷,从完全不懂到懂,到能干,还不比人家差,在国内都是干得好的专家。他们在全国很多陶瓷厂乃至外资企业,都已经成了中流砥柱。
在陈宗云老人的眼里,重庆是一个有工业基础的城市,重庆不缺乏制造的基因,当下的开放环境,重庆在全国不比任何一个城市差,他期望重庆的家居行业和后辈们,搞制造的基于市场需求反推生产;搞市场营销的基于制造原理找到信服消费者的理由;以立足当下,博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