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流长乡:小环境大“变脸”苗乡旧貌展新颜自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以来,清镇市流长乡以旱厕改造、垃圾处理、规范农村建房、推进移风易俗、黑臭水体整治为重点,狠抓美丽乡村配套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风村貌焕然一新。
“凹河村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以前垃圾乱堆乱放无人问,气味大,苍蝇满天飞。”凹河村党支部书记胡家祥说,现在不仅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也主动承担起责任,自觉打扫维护公共环境,早晚还有村民在路边锻炼。
凹河村的“蝶变”是全乡垃圾治理的一个缩影,也是全乡建设“五彩苗乡·大美流长”的共识和方向。乡党委政府以“相约星期三?文明实践日”为载体,每周组织乡党旗飘飘、清蓝卫士志愿服务队,对机关院落、办公场所、集镇街道、背街小巷等区域进行大扫除,引导村党员干部、乡贤等能者带头,组织各家各户对村组公共区域进行环境大整治。“以人促户、以户促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理念已融入到垃圾治理工作中,凝心聚力之“态”绘就一幅和谐美丽的秀美苗乡画卷。
有人说“改厕”难,难在缺钱少人;也有人说“改厕”不难,有政策支持,有干群一心。在流长乡,这场有温度的民生实践开展已有一年,目前全乡共完成1083座旱厕改造。
“生活污水被接管,气味颜色全不见”,秘密武器就是“三格式化粪池”。生活污水经过它处理后,就能直接排到田里,用于农田施肥。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干净平整的水泥台,蹲便器、冲水箱配套齐全,下水管连到屋后建在地下的“三格式化粪池”,厕所更卫生了,如厕更方便了。
“这下我们下雨天上个厕所再也不用打把伞穿堂过院了。”用上新改建的厕所,黑土村村民李云户很满意。
在改厕之初,李云户和其他村民一样并不“感冒”,尽管村支两委做了多种形式的宣传,他也无动于衷。经多次沟通深入了解“改厕”后,李云户发现改厕的2000元成本基金由财政奖补解决,还有专人指导。权衡利弊后,李云户决定参与其中。两个星期后,曾经又脏又臭、蚊蝇乱飞的旱厕被取代。“现在的厕所干净没啥味道,‘方便’起来真方便。”李云户说。
改厕过程中,技术指导员巡回技术指导,乡、村联合进行督查,保证改厕的高标准、快进度。伴随着一个个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诞生,一条条生态循环系统应运而生,实现了苗乡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
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这样的场景曾在乡里屡见不鲜。去年以来,流长乡大力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并把红白理事会制度纳入村规民约。
“原来办红白喜事没有统一标准,有钱的办得风光,没钱的借钱也要办,就为了面子。”兴隆村党支部书记彭春香说,现在,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由理事会成员统一按照标准操办红白事,婚丧嫁娶都有详细规定,没有人互相攀比,群众的负担就小了。
自兴隆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充分通过大喇叭、微信、宣传单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红白理事会存在的重要意义。同时,村组干部利用入户走访、小组会议等方式,向村民积极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事迹,广泛传播正能量。
老规矩一改,新气象顿生。如今的兴隆破旧的风俗习惯少了,从过去的办事宴请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讲文明、比家风,崇俭戒奢入脑入心,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为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倡导“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移风易俗好风尚,流长乡引导村(社区)广泛吸纳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乡贤人士及“五老”人员加入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同时,流长乡同步推进“治房”“治水”工作力度,拆除违规建房38处,共计16400余平方米。加快污水治理,严格管控污水排放,打造集中污水处理系统3套,沼气池26套。